2)保护性耕作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我省最早实行“大包干”的东明寻找答案。

  如今在东明,多年推而不开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等技术得到农民认可,去年小麦机收率达到98.4%;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67%;玉米秸秆还田39.1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97.7%。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还使农民种田亩均节省化肥用量30%、节约种子2.5至5公斤;秸秆还田保墒节水,小麦、玉米较之前亩增产50公斤左右,这又大大激发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现阶段,土地依然是农民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通过农机合作组织将分散在各户的成百上千亩耕地‘集成’在一起,大家种同一种作物,农户支付一定费用,收益权不变,这就实现了相对集约经营。”县长王卫东说。

  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一项之一,可以以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由于保护性耕作使作物的秸秆与残茬覆盖于地面,覆盖层起到减少水分蒸发、减缓地表水流速和蓄水的作用。

  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有机含量,提高肥力,可增加蚯蚓等生物。据预测保护性耕作两年以上土壤中的蚯蚓数量增加了三倍可减少土壤风蚀(流)、水蚀(流),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

  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比传统作业可平均减少机械化次数3—4次,降低生产成本20%——25%,提高产量10%—15%,操作简单,时间短,施肥和播种一次完成,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农机投入成本低,化肥利用率高。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的技术路线是:麦收——化学除草——残茬覆盖地面——免耕施肥机播玉米——人工定苗、除草——玉米收获——免耕施肥机播小麦,秸秆根茬和冬麦小麦覆盖农田越冬。

  一、免耕播种玉米模式:

  行距*株距采用50cm*20cm或45cm*20cm或40cm*20cm。

  二、保护性耕作中注意事项

  1、凡是保护性耕作地块不准犁地或灭茬(包括人工灭茬和机械灭茬),否则蚯蚓数量减少,达不到保护性耕作目的。

  2、保护性耕作地块地老虎对农作物损害可能比较严重,所以玉米播种时必须拌农药。出苗后及时浇水达到防治地老虎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项目免耕玉米播种管理技术如下:

  1、适期播种

  确定复播玉米主适宜的播种期,使满足光热指标,使各生育阶段所需光热降水与当地自然相吻合的保证。复播玉米一般播期越早越好,最好不晚于6月20日,收获期以在9月20日为宜,全生日期95至1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