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护性耕作_23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孙长保告诉记者:“目前青海省保护性耕作逐渐步入了良性发展状态,已经在10个县推广免耕播种面积20万亩。”

  2月24日,记者在合阳县坊镇坊西村的15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方田中看到,绿色条状的麦田色正、苗壮、分蘖旺,一点不显旱象。

  天气越旱,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越突出,这是渭北农民的基本评价。在130多天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常规播种的麦田苗弱、苗黄,大多小麦已降到三类苗,而保护性耕作的千、万亩方田大多数仍保持在一二类苗,对比非常鲜明。

  保护性耕作是与传统耕作完全相反的模式。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覆盖,不犁地,直接播种,隔3年深松1次,以利于土壤蓄水,减少蒸腾。农业专家认为,该模式是北方克服干旱制约,发展循环农业最有效的方式。我省渭北小麦占全省面积近1/4。在一年一收的旱作区,去年保护性耕作的麦田达75万亩,分布在渭北20多个县区市。韩城龙亭镇城北村的老农徐金福告诉记者,在今年罕见的干旱天,保护性耕作对比效应格外突出。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在渭北一年一收的旱作区,与前年比较,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8万亩。

  该模式的抗旱性能非常明显,千阳新西村刚测定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田,从地表到下面20毫米的水分含量达%,高出传统田1—2个百分点。韩城城北村该模式的小麦单株分蘖、次生根发育也非常明显,比传统田高2—4个和4—5个。

  小麦保护性耕作的增收节约原理与陕西省著名旱作专家李立科的秸秆覆盖学说不谋而合,两者都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绵土层蓄水好的条件,用上料庄稼的全部秸秆覆盖耕地,以减少蒸腾。加上保护性耕作对耕地折腾少,使原本时空不匀的天雨得到充分利用。秸秆还原耕地还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节省投入。从全省6年的规模实践看,保护性耕作一年至少减少翻、整地两次,亩均节省农户开支20元以上。合阳农机局局长张景现说,像今年的干旱,对比传统田每亩至少增收80公斤,保护性耕作每亩可节支增效65元没一点问题。(记者李佑民)

  天还没有亮全的时候,我就得骑着车子出门,那阵子会和许多下地的驴狭路相逢。在村子里每一个牲畜都有自己的干头,人不会因为闲着没事去花功夫养一头闲在圈里的驴。在许多个早晨之后,我们象邻居一样彼此熟悉了,我能靠铃铛的响声辨别出这是那家的牲口,然后和走在牲口后面的主人打个招呼,驴也能认人,起初他们看见我骑车子过来了会惊,给我让道,慢慢他们熟悉后就不管我了,它们知道那个对面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