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55 贤豪间青娥-4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南主持理社的陈公举、张延龄居然联络士绅百姓数万人上书朝廷,罗列了蔡鋆在杭州任上的种种劣迹,请求将胡可及从轻发落,甚至在上书中称胡可及为“大宋之义士”。各地的理社也颇有声援响应的。只是这上书落在奸党口中,已经和当初方腊起事的檄文相提并论了。

  擅杀朝廷命官,非同小可,这桩事情,底下声势闹得越大,就越是触犯人主之忌。邓素也为此事拜访过座师,御史中丞秦桧,秦桧顾左右而言他,连隐晦的指点也没有。邓素感觉朝堂上一股山雨欲来之势。邓素此来本来是劝陈东给各地的理社写信,将越来越激烈的风头暂时压下来,营救胡可及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或者将来再翻案也未尝不可。谁知陈东不但不以为然,还要跟着那些人一起胡闹,上书为胡可及辩冤。两人争辩起来,动了真火,才将几个月前的安思道一案又扯出来。

  沉默了半柱香的功夫,邓素缓缓道:“少阳,我等组织理社,原是要有所作为而来。只是事有轻重缓急。眼下奸党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实力未损,清流中的前辈师长,又对我等有些误解。官家虽然欲倚重少阳兄,澄清朝政,但假若我等处事不当,给人落下口实,左右重臣一起暗施诋毁,三人成虎,官家对少阳兄又能信赖到几时?少阳兄,如今最重要的是隐忍,积蓄实力,万万不可意气用事。胡可及或许是个义士,将来搬到奸党,你执掌朝纲时,自然可以大加旌表,可现在万万不可贸然出头,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邓素这番肺腑之言,颇为语重心长。陈东微闭双目,沉吟良久方道:“守一,你的考虑,我亦深知。只是,政者,正也。讲究的是褒而褒之,贬而贬之,经纬分明,善恶悬白。如此,世人方才明善恶,知廉耻,守道德。胡可及刺死蔡鋆,此案惊动天下,朝廷如何处断,已如日月之行,天下人尽翘首而观之。古人云,‘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胡可及分明是个义士,奸党诬以‘谋反’而杀之,这是以盗跖之罪杀伯夷。倘若让他们得逞了,则天下人皆以为,朝廷以盗贼报义士,则天下人皆可为盗贼矣。夫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胡可及一案,我等若不仗义执言,则世间清浊难分,则天下人心尽去,将来必定悔之晚矣。”

  “危言耸听。”邓素不满道,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你看看时势,这上奏辨冤之事,多少做点变通。”

  陈东却叹了口气,沉声道:“守一,我并非不知变通。但倘若变通得太多,恐怕就迷途难返了。李陵欲留有用之身,诈降匈奴,致老母伏诛,妻子弃市,始谋变通终为负义。所以古之诚节立名之士,并非不通变通之道,之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