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96 迫胁上楼船-6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以如愿储水。如果我朝计较于一骑当五步之费,骑兵太弱的话,战阵上吃亏太多,到了后来,反而要折损人命。当今之世,为节省粮草,致使将士丧生沙场,生灵涂炭,反而又不符‘人为贵’之理。”

  谈及战阵之道,李笃自量不如赵行德良多,就算强行与之争辩,也不能服人。他正皱眉思索,赵行德又道:“为何?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管出于何种心思,想要做成事情,总的要暗合万物运行之理,周人所谓以德配天是也。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倒行逆施,皆不可取也。好比有人口渴得厉害,眼前便有一碗毒水,清澈透亮,这人恨不能饮鸩止渴,难以自制。然而,你站在旁边,这水却是不能让他喝的。难道这不是‘仁者爱人’之道吗?”

  诸生纷纷叹服,李笃垂首思索片刻,又问道:“孟子曰舍生取义。但学生还有个疑问,正如先生所言‘人为贵’,无论是社稷还是道义,最后终究着落在人身上,道义之事,薪火相传,若人人都‘舍生取义’,人已不存,义又安在?”他顿了一顿,毫不避讳地直盯着赵行德,又道,“似五代时候冯道,历仕五朝,自言‘在孝于家,在忠于国,日无小道之言,门无小义之货。’此人可有臣子之忠?然若不是,以孟子所言,仁人君子,当时便舍生取义,又是将朝廷百姓弃于虎狼丛中耳。人为贵,是耶非耶?忠义何存?还请先生教我。”李笃素来好胜,他一口气说出来这个疑问,却不是故意刁难赵行德,而是他自己观书时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赵行德目光有些复杂,他看着远处的东山明月,没有直接回答李笃,似叹似问道:“义者,宜也。上通天道,直指人心,却并无一定之规。对百姓而言,义就是一个公道。对蒙冤者而言,义就是一个清白。而对你们而言,义是要用一生去探求的东西。管仲,公子纠之私臣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事败,管仲辅佐齐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忠臣否?魏征,太子承乾之师,李世民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号为人镜,魏征可是忠臣?”他顿了一顿,又道,“陈涉为屯长,萧何为主簿,刘邦为亭长,皆秦之臣。曹丕,汉之臣。司马懿,魏之臣。李渊,隋之臣。前朝太祖郭威,乃后汉之臣,本朝太祖,亦后周之臣,这些人比冯道又如何?”看着座下的廪生们,赵行德缓缓道,“想清楚这些,你们会更明白什么是君臣之义,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旨又是什么?”

  赵行德没再多说,李笃垂首不语,似乎陷入思索。这时,阮中度情不自禁问道:“赵先生,李兄刚才所言,舍生取义,人既不存,道义又何在?学生仍是不得其解。”此时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